肇慶裹蒸粽,廣東人的回憶
要說每天上班最熱鬧的時候,那大概就是早上的時候,小伙伴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早飯:雞蛋餅、包子、煎餃、白粥、油條...相互分享。
而到了臨近端午的時候,粽子則成了大家最常帶的早飯,一場關于咸粽子、甜粽子的“博弈”也正式拉開了!
根據(jù)央視財經(jīng)報道稱,據(jù)某線上購物平臺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:近一年,所售粽子的咸甜口味分別占比6:4。
江浙滬地區(qū)都是比較偏愛咸口味的粽子,油潤不膩,尤其是剛出鍋時候的肉香撲 鼻,簡直是“食肉動物”的天堂了!
而偏中北部地區(qū)更加偏向甜味粽子,豆沙與赤豆的碰撞,外面是軟糯粘牙的糯米,香甜細膩、口感糯滑。無論是咸味粽還是甜味粽都有各的靈魂。
記得兒時對端午的記憶就是唱童謠、劃龍舟、裹粽子,看著奶奶摘粽葉,洗干凈,晾干以后裹上糯米,加入鮮肉或是蜜棗,個個都是好滋味。
對于顏值高又有內(nèi)涵的肇慶裹蒸,我們又了解多少呢?
清代詩人王仕禎有詩贊肇慶城鄉(xiāng)除夕熬煮裹蒸的盛況:“除夕濃煙籠紫陌,家家塵甑裹蒸香”。如今,肇慶裹蒸已經(jīng)成為家喻戶曉的傳統(tǒng)產(chǎn)品,寓意著豐衣足食和蒸蒸日上交好運。
冬葉是制作肇慶裹蒸特有材料,屬涼性陰生植物,含豐富的葉綠素,生長于山谷、溪澗之間,目前只在西江兩岸才有出產(chǎn),又名“肇慶萬年青”
糯米、綠豆、五花肉、冬葉是包裹蒸的主要原材料,糯米、綠豆都以當年產(chǎn)的為佳,糯米淘洗后浸泡,綠豆去豆衣,對半磨開,篩去癟豆;做餡的豬肉相當講究,以肥瘦相間又偏肥的為五花肉上乘;調味料大體說來要用到適量的精鹽、曲酒、花生油、白芝麻、五香粉等。包裹蒸需要模具,傳統(tǒng)用尖頂大竹帽,將三張冬葉依次鋪放在帽的中間,以10:6:4的比例先后放上糯米、綠豆和肥豬肉,依照冬葉包糯米,糯米包綠豆,綠豆包肥豬肉的順序包裹,然后在頂端(其實這是成品裹蒸的底部)覆上一到兩張冬葉,接著用水草或者席草捆扎。用模具包出來的裹蒸大小相同,只只都有一斤以上,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。
傳統(tǒng)燒煮裹蒸的器具是大甑或鐵桶,民間一般用大油桶改裝,在燒煮之前用黃泥巴涂抹外壁,可防止熏黑鐵桶。將包制好的裹蒸一層層放置在桶內(nèi),加入清水猛火燒煮,在燒煮過程中桶內(nèi)熱水會溢出和蒸發(fā),則需要不斷補充熱水,以水面蓋過最頂?shù)墓魹闃藴剩?jīng)過八至十個小時的連續(xù)煲煮,冬葉內(nèi)的糯米、綠豆和肥豬肉會互相融化,混為一體。
肇慶裹蒸的吃法也頗具特色,當?shù)厝送ǔJ菍釟怛v騰的裹蒸從鍋里取出之后,拆開冬葉,加入切細碎的芫茜、蔥和炒香的芝麻粉,再加上幾滴土榨花生油和醬油,隨吃隨蘸,確有風味;而另一種吃法是將冬葉打開后,裹蒸蘸上蛋漿后用豬油煎至金黃,表皮香脆,再加上述配料食用,同樣味道不俗。
鼎湖山真空包裝
我們的鼎湖山裹蒸粽采用的是全真空包裝,為顧客考量。首先保證了食材的儲藏環(huán)境,其次保留了口感上的新鮮。